九月八,老天笑我咕咕嘎。
本文分三段,分別敘述照顧小班班中的「思考、實相、意識」;最後附加神異巧合的故事:
思考,正確的思考是生活最重要的工具,也才能養活小斑斑。
實相,小斑斑與我真正的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意識,小斑斑提醒我們人生的意識狀態。
先以一首小詩做開頭:
自己也是別人眼中那朵美麗。
2024/08/08下午,安萱行善團的工作是擔任華山基金會志工,到社子探訪獨居老人。結束後去通河西街開車,走到巷口,發現一隻小斑鳩掉在地上驚慌亂走,附近看不到母鳥,不知它從哪裡慌到這裡來了。通河西街是沿著基隆河堤往洲美快速高架的交通要道,只要有車要轉進巷子,小傢伙準嗚呼哀哉,沒了明天。
劇情開始的真實地點在這裡:
祈禱,帶回這小傢伙能順利躲過我魔手。小時不懂觀察與思考,這次要好好地運用安萱生命探索的思考工具小心的把牠養活野放。
不喜歡養賽鴿的人把鴿子關著軍事般地管理,我的鴿子像我的雞鴨一樣,自由活動,庭院像牠們的公園,在地上到處找食,鄉下房子都是門戶敞開,牠們隨時可進出,我們用餐,牠們也在桌下腳邊撿食。
雞鴨鴿子是與媽媽一生中經常話題的一部份。
她天生善心,常幫孤貧的人。鄉下,婦女必須自己殺雞殺鴨,她都唸唸有詞,為雞鴨祝福。現在研究生命,包括更種宗教內容,知道所謂清真肉,於宰殺時也必須為其唸經祝福。
傳統上要進補,媽媽說要幫大哥的小孩促進成長,去買了補藥,要燉一隻雛鴿給孫子轉骨;這次換我當了劊子手,結束了一隻雛鴿交給媽媽。這是有生一次當了魔手。高中時夢想擁有一個綜合農場,自己養雞養鴨種菜自給自足,再把雞鴨賣了,換回各種生活物資,就可一生遁跡天地間,快樂逍遙。開始生命修行後,我知道這條路走不通了,因為無法讓雞鴨受難。
面對狀況,如何養育小斑斑呢?於是回到安萱生命信仰中很重要的概念,思考。
思考對於人生是最重點的。思考是一種分析,生活中要處理很多狀況,我們經常是很有自信的依據印象與好惡而反應,結果滿意了就自滿,不好就後悔,都在情緒中。如果經由思考再行動,可以減少錯誤,所以古語說三思而後行,即使結果發現處理錯了,因為有經過分析,就可以檢討再思考,做為未來的改進。
彭文林教授在"希臘三哲"一書的導言中說:引用陳康先生的一個說法:人要先學笨,才能夠有步驟地在思想上學習。也就是要謙虛去學。
安萱生命修行程序上是「聞思行省」,也就是先要謙虛的「思、學、習」。
安萱生命修行分法上以正確的思考方式做為工具,在處理生活狀況絕不可缺,也是進入。用才能走對生命修行的路。尤其不論那一種宗教信仰,正確的思考方式都不能免,否則會如何呢?會如何還是自己思考吧。
天給了安萱十二種思考方式作為生命修行的工具,第十一個是「求知性的思考」,求知,也就是謙虛用心的表現。要先去除「主見與自信」,虛心去聽、聞、研究、討論。
安萱生命修行十二項思考方法,其中的目的性思考、系統性思考、實證性思考、邏輯性思考與演繹性思在此考用上了。首先進入目的性的思考,我養著這隻小斑鳩的目的是甚麼?不是當寵物,而是要保護它成長回到大自然。於是目的很清楚:養大,平安飛走。如何達成這目的,要從當下的狀況開始演繹性、邏輯性、實證性的思考。首先,自己事實上不是母鳥,無法健康的養它,養育方法從系統性思考就變成是:先求養大,不生病是最高要求,故消化絕不要出問題,只要健康有活力,瘦沒關係,當成窮人家小孩,吃少點一樣會長大,飛走就可以,以後自己會茁壯。因此餵食不可太多,以它有進食成長為優先。
人的一生,如果沒有明確的生命目的,就會順著生活種種過完一生,常聽人們說:「看開一點,不要想這麼多,快樂就好,放下放下」;欺騙自己已經看開一切、無所計較。
回到主題,想當年母鴿餵小鴿情形,以及參考比較實用的訊息,包括,母鳩吃了東西後,會融合自已分泌的乳吐給幼鳥吃;這可能是人類無法養育斑鳩雛鳥的原因之一。演繹推論鳥乳中可能含有蛋白質,其次是母鳥到處吃,食物多樣性,因此去買富有蛋白質的豆漿來泡自己吃的十穀米,因為母鳥吃進去再吐出來的食物也是生的,所以稍微蒸一下就可餵食,不必煮熟。
有些人要我去買針筒灌食,考慮它也不是真的這樣小,就用手直接塞給它吃。底下的影片雖是兩人合作,但後來發現一個人餵食即可。但每次不要餵太多。
當天下午,劇情開始。要帶它回來時,想逃,飛不起來也拼命飛,一面逃,一面抵抗,用喙與翅膀攻擊伸過去的大摩掌。第二天早上開始餵食後,它的態度馬上就不一樣了,看:
真是有奶便是娘,這也是大自然的神秘法則。這大自然的法則,在"三之二:實相"向各位看官報告。
8月10日晚上要餵食時,摸它的嗉囊,一天餵的都還鼓鼓的,也就是沒有消化掉,緊張!為了維持消化不要出問題的目的,晚餐只餵一點點。11日早上檢查,還是鼓鼓的。這就更緊張了,趕忙再搜尋資料,有一則訊息說要給它42度溫水即可。原來是溫度問題,用實證性與邏輯性思考一下,話說母鳥自己餵食時,食物是從自己嗉囊直接進雛鳥嗉囊,溫度不變。但我把它的食物放在空氣中慢慢餵它,就涼了。果真,用小湯匙灌了2-3湯匙溫開水,中午後就消化掉了。這說明,斑鳩的體溫是42度C。後來繼續在其他專門談鳥類的資料上,也看到了這個數字。
演繹性思考,鳥類全身羽毛,夏天豈不熱壞了?邏輯性思考一下,如果夏天38度高溫就超過人類體溫,但斑鳩的體溫是42度,就比人體具有抗熱能力了。
談到餵食方式各種鳥類都不一樣。母鷹一開始是撕小塊送到小鳥口中小鳥自己吃,小雞小鴨由媽媽帶著去找食,也是自己啄,自己吃。而許多鳥類的整窩雛鳥是一齊向上張著大嘴巴啾啾啾,哇哇叫,一張一張臉盆大口爭著要母鳥把小蟲塞給自己。
鴿鳩科一窩兩隻,母鳥先吃食物後從嗉囊吐出給雛鳥。剛孵出時,眼睛未開,母鳥低頭把嘴微張開,兩隻小鳥就知道自己必須伸頭向上,都把喙伸進母嘴喉中吸食。即使逐漸長大了,母鳥也是站著張開嘴,由幼鳥也站著自己把喙伸進母嘴喉內,母鳥就抖動身體吐食給小斑鳩。有些訊息說可以餵食小麵包蟲,有些說把一些小米放手中,握成拳頭狀,虎口向小斑鳩,就會自己把喙伸進去吃到小米。實驗結果,安萱這隻幼鳥無法如此進食,而且各位可以思考,吃乾的穀類,是必須用喙一粒一粒的啄食的,不可能如此進食。所以在安萱用豆漿泡蒸十穀米餵食是不錯的選擇,而實證結果,也把它養大了。
知道自己要趕快長大的小斑斑,隨時在討著要吃:
吃飽囉
現在開始思考何時可以讓牠離開了,
幼鳥誕生到離巢:約 14 天
幼鳥離巢到獨立進食:約 14 天不等
獨立進食到獨立:約 7 天
也就是說,獨立進食要28天,獨立生活要35天。
因此如果要確保其安全存活,必須在安萱生活到9月5日以後。
又成長過程分為雛鳥、幼鳥、亞成鳥到成鳥。斑鳩長到35天以前都是幼鳥,然後才會進入亞成鳥階段。
底下這個訊息有實境錄影:
https://youtu.be/g0LPBFt8wlE?si=RQXdM00AGksAEyrX
這個紀錄在出生起17天第一次自己進食,第二天就離巢飛走,(看最後一分鐘)。但鏡頭顯示它是跟著母鳥走,也就是雖然離巢,事實上幼鳥仍會繼續追逐成鳥討吃的,然後學自己找東西吃進入14天學習獨立進食階段,然後再7天才真正獨立。
兩個訊息符合,但是如果只看第二個訊息的影片,就可能誤以為小斑鳩離巢就是已經獨立了。
生命修行的思考上,要注意,眼見為實確實是實證性,但如果所見不是整體,所見即成誤導。許多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就是如此產生。故安萱的思考方式還有一項是:整體性的思考。
在政治上,常見的手法就是,一件事有十個元素,但只說了其中的幾件,隱匿了其餘部分,然後結論出自己的主張與攻擊對方的話。因為說的是真的,支持者會相信政客所說的話,卻思考方式不周全而被誤導,簡單說就是被洗腦了。
宗教上,有些人是有意的裝神弄鬼來對信徒進行洗腦詐騙,但更大的問題是,大多數傳播宗教者一開始思考不正確,所以是確實的相信他們自己所信,也就是在崇拜心理下,從開始一代一代的信徒就處在被洗腦中。相反的,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是對自己洗腦,以及宗教上絕不相信或重視靈魂存在這件事。缺乏思考,一生停頓現狀。
誰會承認自己容易被洗腦呢?為何要從事安萱的生命修行呢,只要願意用求知性的方式思考,謙虛自我反省,僅僅從思考工具,我們就可以發現自己的問題,跳出自己的意識框架。
跳出框架,歸零思考,是安萱生命實修的方法。
2016年在安萱,陽台的盆栽上有一對綠繡眼來築巢,因為怕太接近打擾它們,連每天澆水都蹲下彎著腰,所以沒有去做紀錄。但有拍到母鳥咬著小蟲回來的身影(在左邊欄杆):
有一天下午回來,在樓下看見安萱陽台的欄杆上站了兩三隻綠繡眼,原來是要離巢了!當時幼鳥飛出去分三、四處,鳥爸鳥媽都在旁守著,說明離巢不代表已經獨立:
小斑鳩在上述方式養育下,感謝天,還好活下來,8月11日早晨,就自己跳上了紙箱邊緣,並小飛一下囉:
之後逐日長大,開始自己喝水,也嚐試啄食,8月14日對於較大顆的十穀米沒有興趣,但開始吃小米了,這符合了上述14天開始自己進食的資訊:
早上被取笑後,下午馬上練就進食神功:
中間的桌子變成它天的運動場,有時會短短的飛到對面桌子:
生命修行,蒐集資訊、多聽意見、研究、運用安萱思考十二項工具,付諸實行,感謝小斑鳩,帶給我思考的練習。
此時各位注意牠的翅膀與尾羽,有變長了,會飛了,但並非如成鳥一樣長。它活動力越來越強了,晚上的窩要強化一下:
自己可以吃,但就是想著要人餵食:
會飛,到處跑,也到處留下黃金炸彈:
實證觀察小斑斑的糞便也是我照護上注意的重點,網路訊息說,鳩鴿類的糞便有三個部分,白色是碳酸鈣,深色是食物殘餘,水分是尿,可以看到確實如此,而且有時尿很明顯一泡在糞旁。每天都要注意這些黃金彈,判斷消化情形,還好都正常。
處處黃金,也要時時擦拭,當奶媽真辛苦,還要洗尿布。原來天派小斑斑來,要我實習神秀的「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它目前用高粱酒杯喝水,我養的斑鳩必須學喝高粱酒:
此階段的心性,它仍喜歡有伴,我要工作它就來蹭在一起,最溫暖的地方是鍵盤上:
還有一個制高點,可以一直瞪著我,也可往下投射黃金炸彈:
雖然會吃小米了,但總是賴著要我餵食,我堅持不餵它,擔心它是否不喜歡乾乾的顆粒,用鉗子夾碎,它就願意吃了,連小米都要幫牠夾碎,真偉大,不知甚麼態度啊:
雖然它開始吃小米與燕麥,但後來的進食上,總是愛吃不吃,尤其不吃麥片。今天吃很多,明天又拒絕。
以為它要振翅健身操,結果是要前往更高的高地擴展地盤,這個光禿高地也成為日後人在屋內經常被侵占之處,要小心它從各方來襲:
8月17日後胃口開始變差,有時很認真吃,有時不吃。思考野生小斑鳩,應該已經離巢跟著母鳥到處取食,進食可以多樣化,牠不想吃整顆的小米,夾碎成粉狀才吃,邏輯性思考,可能也只是想要有變化。但我能買到的就是這些,十穀米牠也不吃,真的無法提供牠更大的多樣化:
看到新鮮的東西就有興趣,但打開了不一定合它胃口。
把小米與麥片用鉗子夾碎,鋪開來,讓它練習在野地上撿食。但一樣吃不多就停。
看到我在吃晚餐也想來搶,分給它一些米飯,吃起來了,但沒吃很多,而且第二天給它又不吃了。傷腦筋。以前有一位朋友的兒子也很挑食,但不是要多樣化,是很單樣化,只吃白飯加醬油,其餘不吃。挑食,父母傷腦筋。鳥與人,人與鳥,從動物性觀察,一樣啊!
把腰果夾碎讓它吃,也是應付一下,就跑向人,想有人餵它。研判仍處在一種對母鳥的依戀。
想到處跟,真危險,不小心會踩到它,有一次真的差點發生悲劇,它自己也嚇一大跳,咻咻叫。
有狀況,一樣進入以思考為工具,繼續去求證與處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