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

北風的泣訴

北風的泣訴--四苦正是好機緣

最近短期內,在安萱的生命修行與行善修心,收穫豐富。

首先是一位會友的老爸爸走了,立即前往協助。大體停留八小時確認不返後,當晚才送到殯儀館入冰櫃;也在接下來的幾日陪著她面對內心湧出的悲傷。

之後約了禮儀公司人員,在安萱討論整個後事的處理程序,獲得共識並定案,再陪同一起去挑選骨灰甕。這位會友十幾年來,長期孤軍奮鬥,照顧父母,孝心感人。出殯日,家祭與火化後,也會陪她上山。


讓我們一起用安萱十方善空間、十方善力量祝福老爸爸此去一切圓滿喜悅,到更美好的空間。

會友的老媽媽也已經九十,未來,她必須繼續照顧,真是辛苦。

人間生老病死,如何每個人都減少痛苦,獲得平靜無礙,甚至是喜悅以終呢?

一位獨居老大哥,有失聯子女,所以低收補助不足生活。最近老舊的彈簧床墊斷了,睡覺困難,找他去挑了床墊,2023/12/20下午送到他家。

次日早上,安萱擔任精障團體心怡的志工。這天天氣寒冷,帶了一罐熱茶,趁精障學員搬衣服時享用。看到水壺冒熱水蒸氣嗎。雖然忙碌,但清心就是福,修習清心,忙中自清閒。

一個低收入的的困苦家庭,家裡用了很久的雙槽洗衣機壞了一段時間,冬天冰冷必須雙手洗衣,本來要送她們一部大賣場出清的洗衣機,較便宜,但她們很知足,自己去找到了一部二手洗衣機,只需要大賣場已經便宜的價格的三分之一,於下午送達。所需經費,經安萱一位會友知道後主動贊助。在安萱真是溫情處處,愛心充滿。

又次日下午,探訪一位獨居老大哥,他租一個暗黑走道進去的小房間,底下這圖因為手機可以增光,所以還有一點點光線,而現場是漆黑的。社會的上層實在無法想像底層的生活,像上面這需要床墊的無力購買;需要洗衣機的,經常家中就剩下百元之數可用,要買全家人的便當都不足,有時就煮了飯炒一炒過一餐。

整理好華山基金會的探訪工作紀錄,於傍晚送到紹興北街給華山。天氣嚴寒,回程走路熱身,經過市民大道的新生北路高架橋下,看到一位女遊民,在四周空曠冷冽的空氣中獨坐,給她一個銅板,關心她從哪裡來?本來住在哪裡?她的回答一直牛頭不對馬嘴。四周,車水馬龍,人人趕著回家團聚,或者正要去與好友享受一頓周末歡樂,人們圍著熱騰騰的火鍋,充滿歡笑,而這位女士如此孤零零的在寒風中受凍,無人聞問,人間還有多少需要協助的苦難,此刻都在簌簌北風中,泣訴!

行善,由於逐年漸被砍的月退休金多用於經營安萱,經濟不寬,惟行善不因任何原因而止。

很久以來,養成了出門帶一個五十元銅板的習慣,出外,遇到第一個弱勢者,不要懷疑真假,就是給予;五十元不多,練習心無所住的布施,沒有罣礙,沒有功德,沒有快樂。這也所以當天,我身上有銅板可給予那位女遊民。

幾年前,心入靜中,無形的天頒給我一部善惡經,談行善與修心以及動物與人行善的不同。從生命修行進入行善,才能真的對自己靈性有幫助。

佛陀見到人間生老病死四苦而發願出家修行,安萱在這短短時間,行善工作四苦皆臨。遊民孤獨無助、經濟拮据者困頓生活、精神有障礙、邁入老化與病痛降臨,更有親人過世的悲痛等等,安萱是生命修行團體,推動先開始生命修行,才進入行善之路,因為先從事生命修行,才會養成行善中體悟生命的心性,才能參透人生無常,體悟四苦,並反思自己心靈狀態以及內省自己修行願捨不執的程度。

順利的人生,無法自省。在安萱行善,因為先修行,故遇見人間種種苦,正是提升自己靈性的好機緣。

從這些苦中,反思自己,只是一個提供協助者,而非被協助者,也體悟命運的存在;感謝天!自己得以不必親受其苦,因此學習了感恩;體悟亡者去處,學習了祝福,也更嚴肅的思考靈魂的存在。感恩、祝福,感恩、祝福,即使面對家人,也要事事感恩,不要總以為理所當然。

從子女小時的生活中,培養他們感恩與祝福的習慣,必定是父母給子女最大的財富。

正視生死與靈魂,是樸樸度日中,思考人為何活著以及生活重點為何的良機。

2023/12/23,安萱會友們到迴龍探訪受到病苦的會友,她有子女,雖然女兒會抽空來探訪,但要忙碌營生,工作辛苦,自有難處。大多時間她在孤獨中,會友來到,真是喜悅。

安萱的幸福老伴,內容是,大家要常相聚,深交做好友,大家串心如大家庭,當有人年齡到了無法出門時,每個人的愛,使好友不消失,生活協助,精神支持,門診陪伴,晚年不寂寞,不恐懼。

未老時,平時聚會學習生老病死種種知識,這種知識只有安萱具備,因為安萱有不具宗教色彩的生命修行與協助諸多貧困及獨居長者的經驗,個人得以在未老時,開始進行知老、識老、服老,並在臨老時,在安萱會友的互動與支持中,樂老。

此次到迴龍,會友的病苦難以忍受,她認為必須坐在高藤椅上才會舒服,並說附近就有在賣藤椅。我們問她願不願意坐輪椅推她去店家試坐,她說願意,就推著她經過公園,像逛街一樣走過一家一家的商店,最終是冬天沒有賣藤椅。哈哈。椅子沒有買到,但她長久窩居於小小房內,逛大街變成心靈的解放!

對於還能四處逛的人,也許從未想像或理解自己未來可能要面對這等情境。

回程走另一條路,路邊賣燒仙草,她想吃,我們先推她回去,留下一人排隊買回去給她,她吃得好喜樂。

臨走前問她晚餐吃甚麼?她說還沒打算,冰箱內居服員準備的拿出來熱吧。就問她想吃甚麼,去買給她。她要吃肉羹湯與餡餅。於是出去找著了買回來,她真是好高興!

晚上七點,她又打來,很興奮的說,真是感謝我們去看她。從生命修行看這件事,人從猿猴類演化而來,是群居,陪伴是人性中很需要的,但是即使人間有子女,子女也無法快樂的陪父母聊天,耐心的順應父母想要、想吃的。

安萱幸福老伴」,是一群老朋友輪流前往,彼此都因此喜悅。

今天2023/12/24下午,有一位求助的人要來,很早就兩三次支援過他未還,後來他又開口,就跟他分享自己是如何方式節省,連搭車都精算。之後我們協議,他月初領到補助就還上個月借的,月底一定又沒錢,再來拿。下月初領款又還,如此借借還還,他自已也負起了責任,然後努力讓自己每月底借的越來越少,就度過了難關。安萱不救濟,推動的是:「互相幫助,愛心傳遞」,也期望在這樣的互助中,引導一個人用心負責的生活。

午後出去領錢,回經公園時,遇到我們最有愛心的中原里里長,跟她說她種這排聖誕紅好漂亮。她送我很靈旺的長春四面佛的餅。


感謝四面佛的福力也到了安萱,祈禱安萱的善能量善力量更加穩固發展,利益更廣大的人間。

這次一起去迴龍的會友是新來到安萱的,很年輕,很有愛心,她知道這個行程後,自己預約要去。這次的體驗,她說,從未知道有這樣的團體與互動,非常有意義,對朋友、對自己都很需要的。第二天她來電說,只要時間安排好,她要繼續去看這位迴龍的會友。

天寒,人暖,愛心處處飄,冰雪,融化了。

(有誰提供一張冰雪融化的照片吧!哈哈)

北風的泣訴

https://sites.google.com/view/anchuian/%E5%AE%89%E8%90%B1%E6%96%87%E7%AB%A0%E5%8D%80/%E5%8C%97%E9%A2%A8%E7%9A%84%E6%B3%A3%E8%A8%B4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

在天涯尋找一個寧靜的角落

 在天涯尋找一個寧靜的角落

安萱幸福老伴的夥伴們都逐漸有年齡了,腰腿逐漸無力,不耐久行。所以旅遊,不採清早報到、一路趕場、到此一遊的遊覽,而是悠哉出門,心靈放鬆,定點純休閒的行程。

2023/12/13,這次我們去了頭城,早上十點五分的國光,預定九點半報到,時間寬裕的上廁所,遲到一下也沒關係,如此輕鬆的,我們就到了頭城。下車,先去櫃台寄存行李,然後搭計程車上金車咖啡城堡。

從頭城一路上坡到這裡,原來期待的心情,會感到來此有點單調;但是單調中,正是悠閒,心念寧靜,簡單即享受。有些人在室內喝咖啡悠哉聊天,有些在戶外享受陽光,當然也有些人只會拍照,心念是到此一遊,以後留念。


大夥兒在室內用餐,彼此分食美味,嘰哩呱啦一番之後,仍是嘰哩呱啦的享受咖啡,也從高處靜靜的遠眺烏石港,離去前也隨俗的合照,期待我們的歡樂吸引更多人,安萱不只是旅遊,而是用一起互相支持未來的晚年的信念,加入這個團隊。


回到旅宿進住後,開始悠哉的走向烏石港。途中有一段人跡較少的路,兩邊的樹上,伯勞、紅嘴黑鵯相迎,一般人多不接近大自然,無法識別鳥類,到此可以放鬆的年齡,開始注意一下生活四周存在的豐富,溶入大自然到處美麗的生命,給人生多一分充實。

烏石港,水邊的漁船昨晚滿艙進港,現在休息中,等著再一次出帆的豐收。
到此年齡,大多數人因為一生工作與生活勞累,都有了病痛,途中已經有人坐下休息。走到轉運站,見一整排椅子,更是不坐的是傻瓜。人生路辛苦,所以佛法叫人發心修行脫離輪迴;基督勸人信奉主,此生之後即到天堂永生。
晚餐真是享受,小卷與不小的蝦都是在台北享受不到的鮮甜,海菜炒蛋都市沒有,一盤炸鰻魚片,大家讚不絕口,櫻花蝦炒飯粒粒香甜有彈性,結束前,因為大家對甜嫩的小卷蝦意猶未盡,又分別加點了一盤。九個人包括兩瓶啤酒,只花了二千六百元,便宜又盡興。也要感謝安萱會友秋好,她以前在這裡海巡單位服務,為我們介紹了餐飲,安萱人不多,但好像有需要時都剛好有各種人與資源來協助。真是感謝天。

用餐後,大夥兒搭計程車回去泡溫泉,我喜歡夜空下獨行的寧靜,雖然路徑不熟,朝著方向慢慢踱回去,夜間,四周盡是無人,別有一番在森林中遺世獨立、靜修空靈的意境,途中經過蘭陽博物館,夜燈製造了別有的韻味。建築物傾斜入水的設計,在此黑暗荒郊,孤野淒清的情境,體悟生命到老的景況,成住壞空,沒入無塵。


安萱談生老病死的聚會,有八大主題,最近也說到四個老:知老、識老、服老、樂老。

知老:就是學習老的知識。
每個人老病死的程序與狀況皆異,整體性多學習,有利自己要面對的。由於安萱的工作之一是服務年長者,故擁有此方面很豐富的內容。
識老:就是認識自己的老。
隨著自己年齡身體逐年變化,從上述學到的生老病死知識,知覺自己老病的狀況,此認識猶如病識感一般重要。
服老:即要順老改變生活。
我們當下仍有活力,自信滿滿,常忽略老、病、死一定來臨。認識自己老與病的狀況,切莫為了自信與自尊,堅持對抗大自然的力量,務要順著自己的情況,改變生活習慣,譬如不再開車,行走拿拐杖,甚至必須穿紙尿褲等,可以避免發生嚴重狀況,退休後,沒有狀況就是最好的狀況
樂老:就是培養自己快樂終老的心靈。
人生百歲,一氣難斷。在身體的逐漸變化中,培養快樂與寧靜的心靈,減少痛苦與孤獨,以至終老。安萱內容以生命修行為主體,感謝天,讓我得以在此學習,與會友們一起互相陪伴到老,心靈快樂以終。

老,我們習於說「老化」,現在我們不用老化的字眼,像我們習慣說女生遇到更年期,我們可以改說是「年齡使內分泌變化了」。因此我們不說「老化」,改一個詞:「年增化」。同時對於比我們年長的,不要再滿口阿公阿嬤阿伯,我們可以稱大哥、大姊。
現在人都怕被說老,習慣改變就創造了快樂。

清晨,住在面海的房間,絕不錯過晨曦。兩位姊姊說她們四點就出來,看到海面好多漁船歸來。比我強,我錯過了歡迎漁船滿載而歸的喜悅。

太陽未出來熱鬧前,晨曦的龜山島,一抹紅中的寧靜。注意這個圖中藏著滿載而歸。

漁船歸來,注意這裡的漁船前端有吐出的板,具有流線感,北部的沒有。浸潤於晨曦中,在海邊讀海,與在山中讀山,感受不同。這裡眼前有一片樹林,過去是海,海面有船,海中有島,海面寬闊,晨光不受遮擋,盡在眼前。

太陽探頭了,開始進入令人目不轉睛的時刻。

居住城市的水泥叢林,不記得有多久了,未曾看見地平線的日出。這一刻開始,大地由燦爛的太陽為主人,引領我們展開快樂、活力的一天。


快樂的上午,用餐,歡笑。

大家累了以後,各自回房休息,自己獨自在柔和的光影下看書,一杯相伴,滿溢著頭城對龜山島悠靜的夢幻。



中午準備離開頭城了,先遊頭城街道與古蹟,走到盧纘祥故宅前的池塘,古時候,海面達到這一帶,船也進來到此,池中兩塊突出的硬體,圖中鴨與鵝站立的就是以前的船墩。後來由於淤積這一帶變成陸地,留下這個水池。

離開頭城,到火車站報到,站前的石碑上,雕刻著開蘭第一城,可以想見,為何此地稱為頭城了。


從頭城搭往雙溪的區間車,沿途海景,也一直看著龜山島。龜山島頭朝外,在頭城見到的是龜身偏右的後端,一路北上後,看到的龜山島是左側,並且角度越大時,越顯出頭向外海的龜形。島上的山雖不高,此時也籠罩著雲霧。


一路到了雙溪,雙溪車站與頭城一樣都是古舊維新的。

有名的阿娥雞捲就在車站正前方,早上六點就開賣,過午賣完已經休息了。

斜對面就是本來計畫要晚餐的大眾餐廳,因為幾位會員想休息先回去了,而且離晚餐時間還早,因此取消。

繼續走就看到右邊有個特殊的店家是台灣快斷絕的打鐵店。人間萬象,千變萬化,所以說諸法空相,諸行無常。不知店內主人是否還有接班人?



這個鐵砧不知有多久的歷史了。

對面不遠就是海山餅店,正在整理烤好的蛋糕。


蛋糕長這樣,用這種鍋子烤。



買了一個傳統喜餅,帶回安萱,大家聚會時品嚐。


然後是生意鼎盛的蔡冰,有雪花冰、豆花、煮仙草,也去排隊享受一碗牛奶雪花,配料加小時的回憶,粉條與綠豆。


傳統市場內只剩一個豬肉攤,老闆是一對年輕夫妻,居然這麼多遊客來買。

往前走是三忠宮,奉祀很少看到有人祭拜的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廟建於1868年,神像是1781年就從大陸請到台灣。

再往前是東和戲院舊址,也是淡蘭古道,這麼小的路,以前的人多步行,以馬、騾運貨。
在這山區小鎮,以前居然還有戲院,可見雙溪以前的特殊盛況。

在三忠宮前向右邊走就是老街了,有一家老藥房,店裡右面是老舊的藥櫥與瓶瓶罐罐。


以前的街道如此的小。注意這裡的牆壁是石砌的,與平地不同。






這路盡頭就是古渡船頭所謂渡船頭,別幻想著有一艘艘輪船往來。
記憶中小時鄉下過溪時,就只是一艘竹排經營,腳踏車、牲畜、人與行李都上了去,主人用一根長竹子撐,有時是兩岸牽著一根繩,拉著繩子過溪。現在到處建起橋樑,橋上車輛奔馳,五、六十年前怎能想像今天?今天又如何想像歷史?
歷史,在書籍中,從政治中又如何記載與解釋?人,在文字中懷思與崇拜,又在多少欺騙中跟著政客生仇恨!




從渡船頭看走過來的老街右邊這棟房子也都是石砌的。
它的另一面是這樣,以前一定是有錢人家了,屋內曾演人間多少事,只留頹屋說淒涼。

雙溪所以名為雙溪,是因北面有牡丹坑溪、南境有平林溪在此會合,上面這個廣場位於水邊,就是雙溪的會合口。


這趟旅程,真是輕鬆愉快。本來要去哪裡找一個休閒遊的點呢?是個問題。
天涯何處有一個寧靜的角落,讓我們在未老時,學習培養一份安靜平和的心靈。
不是情緒的快樂,而是靜靜的,一種心中常保喜悅安祥的境界。
放下塵事,與以一起安老為信念的會員老友們,共同享受溫馨自在的時光,雖然全程就是如此簡單的內容,而簡單也使我們發現了自己一生忙碌的腳步,至此應進入簡單生活的樂老,趁現在大家精神清楚,行動自如時,用心學習知老,警覺識老,虛心服老,才能真的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