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6日 星期四

憑信心,不是憑眼見

憑信心,不是憑眼見

觀賞電影:「奪天書」

2022523日下午,安萱生命探索聚會。

劇情:電影主要敘述,男主角護送聖經的歷程。

在大地已經毀壞枯死的時代,男主角(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要往西方護送一本書--聖經。途中,有許多土匪,有一個小鎮,被惡霸(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掌控,他擁有資源,殘酷凶狠的主宰著住在這裡的人;這個惡霸也在找聖經,不斷的派屬下出去尋找。男主角為了要水,來到小鎮,當惡霸知道男主角身上有聖經時,威逼利誘,想要獲得這本聖經。



惡霸在一樓開了一個酒吧,他有一個眼盲的女人,女人有一個女兒,即是女主角(蜜拉·庫妮絲Mila Kunis),她在酒吧工作,事實上母女兩人形同惡霸的財產。

男主角在小鎮經過一場戰鬥後脫困,繼續向西前進,女主角的媽媽要女主角追去,跟隨男主角離開小鎮。

女主角是在世界毀壞以後才出生的,所以她不知道世界發生了甚麼事。休息時,女主角提出問題,男主角向她解釋說:「當時有一場大戰,在天上扯出大洞,太陽落地,燒毀了一切和所有的人,剩餘的人躲進地底下,一年後開始冒出來,大家四處遊蕩。他也不知要做甚麼,試著找個地方求生。有一天,他聽到一個聲音,很難解釋那聲音,就像來自他自己的腦海裡,不過能聽的很清楚,就像妳對著我講話一樣清楚。那聲音引領我到一個地方,讓我在瓦礫之下找到這本書。那聲音叫我帶著書往西走,說會為我展現一條路,引領到那本書能安全的處所,說我會受到保佑」。

此時,惡霸與他的黨羽在後面追趕,要抓住男主角,取得聖經。最後,惡霸搶到聖經趕回小鎮,而男主角到達了美國最西邊的舊金山金門大橋,划船到達對岸的阿卡特茲 (Alcatraz) 島,那裏有一群人,已經蒐集了許多書,包括文學、藝術等。主持人說,這是重新開始的地方,要教導人們失去的世界,幫助人們重新建立它。但這些書少了一本,就是聖經。

劇情細節與討論意見如下:

一、殺戮,慈悲與殘酷。

影片一開始,一隻貓從森林的樹下走到一具屍體旁吃東西。躲在暗處的男主角用弓箭射中貓當晚餐。晚餐後,他舔了舔拿肉的手指,很滿足;此時一隻老鼠從牆角的洞中鑽出來,男主角撕了一塊肉,對小老鼠說,餓了吧,快來吃。本以為他要誘殺小老鼠當食物,但他真的把肉給了小老鼠並且微笑地叮嚀它,要留一點當明天的早餐。貓,是人類的寵物,男主角對人見人惡的老鼠慈悲,卻把寵物的貓殺了當食物。在這裡,象徵著現實的殘酷,生存,是大自然的第一規則。所以獅子吃羚羊,大魚吃小魚,牛羊吃草,這是生存的現實,不能以殘酷論。在山野受困的人們可能會吃已死的同伴,枯竭的饑荒,父母可能易子而食,都為了生存,此影片中就有兩三次談到食人肉的情節。大自然中,在山野的黑猩猩會群體殺死起衝突的黑猩猩並吃掉,古時原始部落也有食人族。人類文化到了現時代,意識上認為這是錯誤的,有些宗教更嚴格規定不可食肉只能吃素,但是一粒米,一棵菜,不也是生命嗎?只是它們沒有掙扎哀叫。從吃素的慈悲一直到易子而食的殘酷,難言對錯,也許,我們該問的不是可不可殺生,而當問是可不可不殺?可不殺就不要殺生。所以在安萱,一隻螞蟻蚊子都不殺,要放到垃圾袋的蛋糕盒、餅乾袋都要先用水沖過,以免害了螞蟻。

就生命修行而言,都在一個起心動念之間,要探索的是自己的意識。

以意識談殺生,則「殺」的意義可以延伸為攻擊,所以即使我們對別人任何一句責罵,甚至誣捏,都是攻擊,都是無形的殺戮。至於出手出腳動武更不用說了。

二、作惡,良心與屈服

男主角上路後,途中有一個女的坐在一個翻倒的超市置物推車旁求救,她先求男主角不要殺他,並且主動拿出食物示好。男主角不為所動,接著就從四周跳出幾個土匪要搶劫男主角,當然也包括要他的命,但是男主角武功高強,結果全部被男主角殺死。男主角就離開了。後來在女主角逃離小鎮,往西自後追趕男主角時,又遇到這個女的在路邊求救,她已經被其他土匪移到這裡,女主角有愛心,聞聲就過去探視,但是這個女的看到她一直暗示她快離開,女主角未能體會,果然從旁冒出兩個土匪,把女主角抓到涵洞內,要加以侵犯。緊急中,男主角出現,把兩個匪徒射死了。這位路邊的女人偽裝可憐,事實上是一再與男土匪配合,引誘路人上鈎。但是她看到女主角只是單身女性,一直叫她離開,顯然她是有良知的。她為惡是屈服於艱困的生存現實與土匪的威脅,但卻一直在利用人的愛心害人。許多人本性善良,出了社會,為了現實,蒙昧良心,轉而為惡,偷斤減兩,偷工減料,品質不實,有機會更是舞弊、貪汙。本來的良心會為了現實利益在習於為惡的模式中,逐漸消彌了。這就是人間現象。重點,仍在面臨考驗時,一開始時的起心動念。面對困境,絕不為惡,但是對於結果,願意接受嗎?

三、善念,信任與防備

在艱困中,人們要搶資源,所以古時荒野有土匪。但即使文明時代,人們也常是互不信任的。小時愛當媽媽的跟屁蟲去菜市場,媽媽在這邊買的,到了那邊比較熟的攤子會拿出來請攤子幫忙再過秤檢查一下。長大了,有一次去中壢找朋友,出了車站在路邊向一位婦人買半斤切好的楊桃,她隨意秤一下就給我了,不知小的我可是從小有練的,瞄一眼就知只有4兩,請她再秤一次,她就臉紅了。

男主角剛到達小鎮時第一站走進一個雜貨鋪,店主一看陌生人,馬上舉起槍來防備,之後男主角說要充電,以一堆物資付費後,男主角說要水,店主人告訴他,對面的酒吧有,叫他過去,會先幫他充電,但男主角說要留下等,店主人再強調沒問題的,男主角還是很客氣的說,他要等。顯然,在那裏人與人之間是沒有信任的。

安萱的生命聚會中也會播放人們解救被困住的野生動物的影片,但動物獲救後,通常是一溜煙就跑了,人們還必須防備它會反咬一口。有一次自己為了救一隻小狗,就被咬了。所以不信任,是從動物開始就存在的本性。

安萱推動的宗旨就一個「善」。善,包含了善念與善行,即絕無為惡之心,必存對人之愛,並付諸行動。如果人人存善,使人間、空間充滿了善能量,善力量,我們對別人都可以絕對相信,每個人的生活都會因此獲得很多的便利,和諧、互助。喜悅,因此充滿人間。

所以安萱的精神是:「互惠互助快樂人生路,同境同情歡喜慈悲行」。

四、目標,誘惑與專注

人生,一般人心念中就只是生活。生活中,大部分人認同善,但並不真正具有善的心念,不少人一生中,是幾乎不行善的。而有些人很有愛心去幫助人、做公益,但只是自然的發心,並無生命的概念,所以缺乏真確的目標。更糟糕的是,在面對誘惑時,人們放棄了善。

男主角到了酒吧要水時,土匪們見他是外地來的,只有一人,想要劫殺,結果被男主角全部殺死。那惡霸看到他的身手,用槍要脅男主角到他辦公室,談話中知道男主角也在看書,說:「像我們這樣年紀的人,我們掌控著未來,你這種身手,我肯定用得上你。這個小鎮,只是開始,我正要開始擴張,我需要專家協助,當我手下的日子過得超好,真正的床、熱騰騰的食物,女人,乾淨的水,你會得到很好的待遇」,但是男主角謝絕了,並要離去,惡霸拖延他,要求男主角留一晚,接受款待,看他喜不喜歡,然後次晨再談。這時,惡霸屬下的大頭目說,「告訴你,這不是一個選擇」。男主角笑笑回答說:「選擇永遠都存在」。

晚上在房間內,惡霸送來好的餐飲,並不顧眼盲的女人的懇求,要女人的女兒,也就是女主角,到房間內去陪宿。

男主角在房間內,面對美食、美女,不為所動。第二天一早就從窗口逃走。

在男主角的心念中,他的生命有一個目的,就是往西,把書送到。他擁有這個信念,所以生活中遇到一切困難與誘惑會阻礙了他的生命目的時,就無法影響他,因為他選擇了完成生命的目的。

我們都活在身體面對的有形生活中,我們心念中是否一樣存有一個無形的生命的目的呢?對這個目的,我們心念堅定嗎?我們事實上有選擇的機會,但我們總是堅定的選擇想要的有形生活,連一點點都不願給無形的生命。

不少人對於家庭、工作很盡職,也與人相處和善,是很有品德的人了,這類人很多,而且自我滿足了。但是生命只有這樣嗎?更有些人認為自己都在行善做公益,而且也有宗教信仰,但這就是生命嗎?

如果沒有一個真實又可以確定的生命概念,我們就沒有真確的目的去堅持生活的原則,事實上,我們都只生活在自我中漂浮,想獲取利益與幸福,而沒有生命的目的。

五、環保,浪費與珍惜

在那樣破毀的時代,文明失傳,人們不生產物資。惡霸手下的土匪搶到一瓶飯店房間提供的那種小小瓶洗髮乳,貢獻給惡霸,就足以讓惡霸很高興的用來幫他的女人洗頭,說這可能是世界剩下的最後一瓶了,兩人都非常珍惜。男主角則是一路從屍體、破屋、被他殺死的土匪身上蒐集鞋子、打火機、包括肯德基炸雞的佐料包、濕手巾等等物資,他到了小鎮當天,要為他的電池充電,拿出各種他擁有的小東西累積起來交換,包括他剛殺掉貓取得的貓油,他說可以當護唇膏。他到酒吧要水時,也是拿出身上各種物件去交換。當晚在房間內,男主角向女主角述說以前人們擁有超過他們所需的東西,完全不知道該珍惜甚麼;浪費大家現在要搶的東西。」男主角說的那個時代,就是我們這個時候的狀況。

由於生產技術提高,物資流通便利,我們需要時隨手可得,一切食衣住行生活中我們對物資確實不知珍惜,所以安萱的生活規則之一是,三餐之前,在有宗教信仰的會員先做完宗教儀式之後,就要感恩大地與食物,並且跟天地說:「我只取所需不浪費」。從這簡單的動作,也修正了我們的口慾之念;我們過去愛吃,吃不停,也只因一念難止。

環保,也涉及到惜福愛物的觀念。自己很久就減量,實驗看看自己真正所需的,三年多來,自己把每天三餐減為兩餐,每碗的飯量也稍減,但體重並未減少。也就是三年前,我一直都是浪費食物的。上星期,安萱載96歲的獨居阿嬤去門診,路上她說,人一生可以吃幾兩飯是一定的。所以如果眾生一生確定可吃到多少總量,每餐少吃,就多吃許多餐,健康又活的長久。

六、理想,慈悲與不仁

男主角殺了第一批土匪,離開那個偽裝的女人後,繼續向西走,在一個高處,他看到一對男女推著貨物在底下行走,此時對向來了一批騎機車的匪徒,匪徒直接開槍將男的打死,女的要逃,土匪們追上去加以侵犯並搶劫財物。這時男主角在上面心中掙扎,不斷的告訴自己:「別管閒事,這不關你的事;別管閒事,這不關你的事」,最後匪徒們揚長而去。

男主角聞聲卻不救苦。

在安萱的路上,最大的體悟不是去協助其他慈善機構如華山基金會與精障團體,而是大家看不到的個案協助。這些協助耗費安萱更多的時間與金錢。但是從這些協助中,更可以體悟到人性自我、無他、依賴、不誠、好逸、不改等等頑逆特質。也更體悟到,許多行善並將人扶持向善自立自強的故事,都只是很少的個案,特別是電影小說中許多動人以及最後大家擁護英雄一起付出奮鬥的情節,都只是小說。

人性,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理所當然。人性的教育事實上是由一個來自像男主角所聽到的聲音的來源在進行。

我們可以幫助人,卻很困難改變別人。

來到安萱的,有非常有愛心的,有在某個宗教中的,有些參加了心靈團體,有些人從事讀書會。都很不錯,但是提倡不可以有形象的安萱,對她們是沒有吸引力的。因為人性,就是喜歡形象,一個團體,一個導師,並在這自己認同的形象中不斷自我催眠。

只有真正有心於生命之路的人才會留在安萱。更只有用心實修的人才能獲得生命的體悟。

男主角知道他必須完成的生命的任務,也就是他活著的目的。只要他活著,他應將時間用在完成這個任務上。因此,不是他不仁,不是沒有慈悲與愛心,是因為他有任務要完成更大的愛。耽擱行程而且冒險去救人,並無法改變這個世界,這個人的世界。

所以,行善,不必自以為做了甚麼好事。

愛,要在物質的人間與大地上付出,但只是去印證自己願意付出的心念。

所以說,行善要以修心為目的,而修心必要行善來印證。

七、實修,形式與實踐

惡霸追到男女主角了,他抓住女主角,以生命要脅男主角交出聖經。男主角猶豫之後,交出聖經,但惡霸離去前仍然開了槍射殺男主角,然後惡霸的大頭目押著女主角上車,一夥人勝利回程。途中大頭目把玩男主角的大刀,女主角伺機奮戰,結果大頭目在翻車中被大刀刺死,女主角駕車逃,匪徒最後只剩惡霸自己一部車子,擔心油量不足放棄追逐,帶著到手的聖經回小鎮。女主角駕車在路上找到了受傷衰弱獨行的男主角,路上,女主角自責因為自己而失去聖經,並說沒想到男主角會放棄那本書。男主角說:「這不是妳的錯,我做我該做的事。我帶著它這麼多年,每天讀它,我太專注於要讓它安全,卻忘了實踐它所教我的」,就是:「想別人怎樣待你、就要怎樣待人」。

劇情中,第一次男主角遇到搶匪,搶匪被殺光到最後一個受傷坐在地上,男主角靠近去,用他的刀刺進了匪徒的胸膛。

之後,在酒吧時,土匪們被男主角全部殺死,在要下手殺最後一個時,剛去為男主角取水的女主角走進來看到了,喊道:「住手」並拜託男主角,男主角才放下武器。

殺戮,沒有慈悲,不珍惜生命,男主角一路與惡人殺鬥手下都不留情。

但經過這些歷程,在面對惡霸控制女主角威脅時,男主角選擇了救女主角,女主角受到感動,所以拼命要回來尋找中槍的男主角。

「想別人怎樣待你、就要怎樣待人」,這是路加福音6:31以及馬太福音7:12上說的。在佛法上也是因果的概念。

這些宗教概念,人皆知之。但是如男主角說的,他保護這本書,只專注於要讓它安全,卻忘記了實踐它所教我的。忘記,就是許多人心念與行為的距離。

我們擁護自己所信,卻忘了實修所信。

我們重視信仰的儀式,卻忘了所信仰的理念。在此,這本書代表形象,等同儀式。

所以基督要人有愛,但許多信徒的愛只給了教堂。佛法要人布施,但佛徒的布施只及於供養被統稱為三寶的佛堂。正因為教堂與十字架以及佛寺與袈裟是信徒崇拜的形象。

所以安萱的生命探索,提倡心念要跳出形象,實修靈性。

八、力量,為善與偽善

男主角一心要往西,把這本書送到安全的地方,別無所求。

但是惡霸為何要這本書呢?他向男主角說:「它伴著我成長,我知道它的力量,如果你讀它,你也會有力量」,「活著就是一種信仰的展現,建立此鎮則是更大的信仰實踐,不過他們並不明白」,「我沒有正確的話語來幫助他們,我承認我做很多討厭的事來建立這裡,可是有那本書,我就不用如此了;想像一下,一切會有多麼不一樣,這個小世界會多麼有公義,只要有正確的話語來推展信仰,人們會真正明白人生的意義,他們就不再造作惡業」所以他要男主角拿出這本書,流傳出去。男主角說,「我全心全意的想(流傳這本書),我一直相信,我會找到這本書的歸屬之處,一個需要它的地方」。

而事實上,惡霸跟他的大頭目是這樣說的:「那是神兵利器,它可以攻克意志薄弱和絕望無助者的心,它能讓我們控制他們,我們要想統治更多的城鎮,就要擁有它。人們會從各地跑來,他們會照我說的去做,只要我說出書上的話語。」

所以惡霸表面上說有這本書,世界會多麼有公義,只要有正確的話語來推展信仰。而事實上他是想利用這本書的力量來擴展他的統治版圖。

各種宗教,各種高唱信仰與理念的團體,是否也是這樣呢?如果你去參加一個團體,您,思考過嗎?您?被誰統治?

更廣闊的說,對於整個涉及管理著大眾的政治與宗教,我們有沒有警覺到,自己一直都是被某個團體所統治的。

更要小心的是,您可能只是被您自己的主觀意識統治,活在自己一時自以為快樂的世界。

九、聖靈,信心與實踐

女主角問男主角為何只因有個聲音教他這麼做,他就這樣做,男主角說:「我知道我聽見了甚麼,我一直都知道」。

途中,女主角問:「你說已經走了三十年,你想過你有可能迷路嗎?」男主角說:「行事為人是憑信心,不是憑眼見。就是你知道甚麼,即使你不知道甚麼。」

個人很認同這樣的信心。男主角說,他聽到一個聲音,很難解釋那聲音,就像「來自他自己的腦海裡」。自己在安萱一路修心修行,靜思中也得到很多概念,雖然不是一種聲音,但這些生命的概念就是直接來到腦海,而事實上自己的意識中並不存在這些概念,而突然就閃現了。

安萱提倡的生活四原則:「責任、誠信、愛心、快樂心」就是第一次得到訊息的經驗。只是安萱的概念都是如此的平易,不是令人崇敬的高深智慧大道理,卻是生命與生活中無可辯駁的真實,是所有的修心與修行的路上,對各種宗教與心靈團體的大道理最直接的實踐。

所以,男主角憑信心,不是憑眼見。

 

最後,安萱一路走來,投入了自己所有的時間與金錢,並無發展,也沒有出現具有發展能力的人才來一起推動。

也許,我的生命任務,就是完成把這本書送到目的地。未來,將在那裏發展起來。

對於各種宗教,安萱用深廣的態度探索,獲得周圓的空間與生命的概念。

所有的正善的宗教,都是一個無形的聲音,用無形的力量,在古時由各地配合各自的文化發展起來,其本質皆同,只有方式不同。但是推動者的個人意見使宗教產生了認知的差別甚至用心於互相攻擊。

雖然安萱現在發展困難,但是惡霸也說了一個道理。他屬下的大頭目說:「你派根本不識字的人去找一本書,難怪他們永遠找不到。」他是這樣回答的:「我只能打手上有的牌。利用現有的資源。」所以安萱的路上,就是以現在所有,盡己之力。

劇情到了結尾,惡霸搶到了那本他想要擴展統治版圖的聖經,但是打開聖經後,發現,這本聖經是給盲者點字閱讀的。他要女主角的媽媽讀給他聽,她拒絕了。這時,惡霸的部屬多已死亡,自己的腳傷也腐壞中。她說:「你為那本書費盡千辛萬苦,犧牲了好多人命,現在那些連提到你都會怕的人,他們在樓下,砸毀這個地方,沒人能阻止他們。你想要的東西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

而男主角因為每天讀經,已經記下經文了。他背誦經文,他們寫下來,重新印刷。

男主角說:「親愛的主,感謝您賜我力量和信念完成您託付我的任務,感謝您引領我,正確又真實的跨越道路上的許多障礙,在一切看來毫無希望時,讓我意志依然堅決,感謝您保佑我,在途中不停地鼓勵我,我行的善,皆感謝您,至於我的惡,我懺悔。感謝您終於讓我休息,我很疲倦了。我明瞭我對這人世有所貢獻。我已打過美好的仗,跑盡當跑的路,守住這信仰。」然後,他安息了。

安萱的生命概念,生命五件事:謙虛、感恩、懺悔、行善、修心。

要養成力行這五件事的心與言行,去打美好的仗、跑當跑的路,守住生命真確的信仰,進入您的宗教。不論您有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力行這五件事,提升自己靈性,此生,也對這人世有所貢獻。

現代人看手機,幾乎不讀思想性的書籍了。現在,第一件事,請開始閱讀生命的書。

(安萱十方善空間 https://sites.google.com/view/anchu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