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4日 星期五

疫情勿放鬆,繼續注意自我防護很重要喔

 疫情太久,大家太悶,想要放鬆,加上政府也逐步放寬,大家對疫情逐漸失去注意,每日注意當日公布染疫人數,習以為常,卻無警惕。

但請看底下每日死亡以及每日中重症人數的5日平均值曲線,各位可以看到死亡人數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可喜悅的是中重症人數近日有往下趨勢。期待每日死亡人數可以接著降低。

                                                     每日死亡人數的5日平均線

                                                每日中重症人數的5日平均線

無論如何,真正代表疫情最後結果的是死亡人數,持續不降的話,面對疫情就不可放鬆。所以建議大家務必做好自我防護,個人做法如下:

一、出門一定戴好口罩。

二、入門用肥皂泡沫乾搓手20秒再沖掉,並漱喉嚨、喝杯熱水。

三、用餐前注意洗手。

四、外食,以外帶為主,內用只進去人少不擁擠的餐廳。

五、到市場、賣場,以人少不擁擠的時段為原則。

六、除非沒有時間,否則搭公車選擇人少的班次才上車。                 

七、等紅燈時退到等候人群3公尺外,綠燈來再走。

八、人群多處不去湊熱鬧。

九、需要與人接觸時,保持距離、減少時間,可降低感染。

十、走路時,繞路挑人少路線,譬如走大馬路後的小巷。

十一、見前有人群,往外繞過,不要穿過去,與人群對向,交會經過時不吸氣。

十二、走路需要超越前面的人時,從後面接近時開始閉氣或呼氣,超過後才吸氣。

以上方式,提供大家參考。祝福您

青山飛羽於安萱時戒居2022/11/04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天的琴音,生命的樂章,光華寧靜!

天的琴音,生命的樂章,光華寧靜!

半夜,睡夢中陽台浪板傳來叮叮咚咚的聲音,雨大了!

靜靜的,躺著,欣賞雨的音樂,是天的琴音呢,譜著生命的樂章!

沉沉的,聽著,黑暗的夜裡,意識順著雨滴往上,到天堂;

從天而降,密密的白色小花,一片片,光華寧靜。

邁入70,如何給自己剩餘的生命,也譜下如此光華寧靜的樂章呢?

人,退休開始,快樂休閒,沒有工作的負擔了,

生命的樂章,到此,接下來呢?

人的樂章,到死亡就結束了嗎?

如果這幾十年肉體的旋律,在之後還有靈魂的譜曲呢?

這靈魂的譜曲,如何接在肉體的旋律之後?

生命,從肉體到靈魂,肉體由三個和弦組成旋律,

分別是在生活中修福,修德,修慧。

修福,是在人間大地出錢、出力行善,做越多,旋律越美。

修德,是絕不害人、傷人、騙人,都無,旋律清和沒有雜音。

修慧,是反思自己的悲傷、牽掛、怨恨、期待,種種意識,越能去除,旋律越現光華寧靜,

然後,靈魂的樂曲,自然接續,與天的音樂和諧共鳴了。

躺著,繼續在天的樂章中,沉靜,沒入,沒入...

晨起,譜好的曲,要練習了。

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歸零思考,發現真實,改變自己,改變人生。

 歸零思考,發現真實,改變自己,改變人生。

安萱生命信仰,是從無形的概念,到人間的實際運用。

生命修行有兩個範圍:

一、修自己的靈性,以及二、關懷人間與大地

在修自己的靈性的過程,發現到人性的許多弱點

這些弱點又經常與思考方式有關係。

人間眾生,有兩個大的問題:

被政治控制,也被宗教操縱。

政治如何控制人呢?就是從小、從生活接觸,被洗腦,

我們接受的,變成我們的基本知識。

然後用這個基本知識去判斷各種理所當然;

但是因為我們事實上是建立在被洗腦的基本知識上做判斷,

所以我們的理所當然可能不當然。

這個思考模式,對於人間的善與愛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在民主制度下,每個人自認為自己有民主素養,

但不知我們事實上只是被洗腦後的投票部隊,

結果我們選出不好的政府,我們受害,

但我們還會幫政府找理由,或根本不承認他們有惡行,

真是笨啊,但我們還會因為勝利而放鞭炮。

這樣因個人思考方式不對,造成了對人間與大地的危害。

但是政府並不會教我們如何思考。

譬如日本,人民當年被軍國主義者欺騙去上戰場視死如歸,

以及美國一再要求天皇投降,想避免投下原子彈等等事實,

居然今天的日本年輕族,連珍珠港是誰去轟炸的都搞不清楚。

這就是日本政府從小對未來的投票部隊的政治洗腦。

民主民主,何謂好的政治制度?

對於生命修行要關懷世界人間大地的目標而言,這是讓人擔憂的。

 最近找探索生命的書時,看到了一套「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

目前有七冊,談對於政治、政客、思考哲學、世界動盪、經濟、宗教、媒體的思辨。

都是現代民主選民被洗腦後應注意思考的話題。

可惜缺乏了「何謂國家與人民」的主題。

昨天傍晚去把這套書買齊了,真是高興。

將做為安萱生命探索的材料。

自己如何在政治與宗教環境中過完此生呢?

現在,讓我們練習一個方法,

對任何一個題目,把自己退回到原點去思考,

自己當主人,找出答案,然後與您原來的認知做比較。

譬如,我自己對於一日三餐的基本知識,

退回到生理需求,從新思考人與吃的實際關係,

結果我發現,現代不勞動的都市人,一日二餐即可,

於是我修改了自己的認知與行為。

思考思考,從歸零思考,發現真實,改變自己,改變人生。










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斷食記 – 金秋美景夕陽紅,八十人生不過冬

     金秋美景夕陽紅,八十人生不過冬                            青山飛羽

序文:

本文談的斷食不是為了促進健康,更非自殺;

而是談如何善終安寧,每年對自己衰老狀況以斷食進行測試,以進行善終。

善終安寧,不是只有過世前病危進行安寧醫療而已,而是要從我們實際要面對的老化過程開始,心理上,生活上如何處理,可以快樂的終老。

人生八十不過冬,也不是只活到八十,是八十以前把想做的趕快完成,八十以後不再求長壽。因為之後的器官衰弱,日復一日,活力消失,眼耳鼻舌身退化,生趣不再,難比青壯。

此時,知道生命實相的人,就不再戀棧,八十以前把自己想做的事完成,心無罣礙,就是安寧,晚年再以本文內所述經驗,可以完成善終,解脫肉體。

本文:

有些朋友問我為何斷食,我回答:「準備死亡」,就嚇了一跳,為我緊張。

每年斷食五天,這是第三年了,一面斷食,一面修心,很有趣。每年斷食,從斷食後身體的情況,可以測試自己衰竭的程度,知曉天命,安排善終。

話說前年,某日上午腹瀉,因一向認為,有病不應輕易近藥石,生病可以提升自體免疫力;所以胃腸有問題,就直接斷食,讓胃腸淨空休息,如此到了第三天就完全正常了,可是也沒有明顯的飢餓感,有時覺得胃空,喝一杯蜂蜜水,也就舒服了,於是起了一個念頭:既然斷食,一不做二不休,何不連續五天試試。

到了第五天,一樣感到很有精神,下午拿經書上芝山岩惠濟宮的經書流通處放,竟迷糊的把手機遺落了,待下山又走了十幾分鐘,才發現手機沒拿,緊張啊!半跑半快步趕回去,跑過雨農橋,看到那個直攻而上的好漢坡階梯,只想快點到山上,居然直接衝上去了。感謝天,找回來了,當下,也沒虛弱感。

這次經驗可知,斷食五天,沒問題。由於從事生命修行,就把斷食結合了起來。

從事安萱的生命修行多年,方式是:從天文、生物、生理、心理、社會、各種宗教、命理、靈魂、哲學等深廣周圓的探索生命;而安萱也推動幸福老伴方案,談真實的生老病死問題,這是人生確實要面對的,因此安萱生命修行的內容不只談心靈與神、佛,而是把無形的信仰在有形的生活中運用與思考。

有些人不重視靈魂的存在,那就不用談生命,他們此生只論經營當下與享受,自己限制了認知,但是此生結束時,萬一結果並非只是自己所認知的那樣,就會來不及修正。因為,修行的過程已經結束了。

那麼要如何修呢?金剛經說,要修「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其中「我相、人相、眾生相」是生活中面對各種人事物時經常會出現的,而「壽者相」是自己戀棧此身,也就是想活久一點,在面臨老病與死時,此等意識就會出現。有些人老病死未到,健康時大言不畏死,惟命總有終時,其心念狀態如何呢?我因此自問,從現在活著到臨終,自己真的能去壽者相嗎?沒把握。

人生,大家本來都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說,人生七十才開始;但進一步思考,更要注意:七十之後幹甚麼呢?大家都說要把握當下。

於是,有些人去學才藝,有些人去社區大學上課,有些人吃喝玩樂,有些人忙著保持健康,想活久一點,迴避著老病與死亡仍然會到的事實。

如果檢視自已現在所重視的,所喜歡的,所珍惜的,所進行的一切一切,其過程所消耗的,結果所產生的,死後有用嗎?許多物資與知識是否成了垃圾?或者成了危害?於是要問,自己的時間只用於這些嗎?能否分一點時間去了解生命真實的需要?

生命,簡單的說,含括了身體的生活與靈魂的狀態;在空間上,此生有形身體所遇的物質界人事物會變化,在時間上,自己對物質變化的認知,會決定無形的靈魂的轉變,以及此生結束後,靈魂的未來。故從生活中修改意識、提升靈魂本質,才是生命的重點。

如果我們七十後,能用心於生命的修行,我們到了八十,心靈將是豐富、燦爛、美麗的。而八十之後呢?

如果人生如春夏秋冬,依目前大家的壽命,八十就是秋天,而八十之後老病與死開始出現,人生轉成痛苦就是寒冬來臨;未修者因具有壽者相的意識,只會裝樂觀地想,反正好好保持健康,要「活下去」,苦,不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有修行者除了擁有快樂的金秋,如果修到壽者相意識很低很低,對老病死的處理,也不會冒著可能的病苦,追求「活下去」。

所以人生要努力的目標,一方面努力修行,心靈美麗,一方面修八十後不戀棧,不自陷於寒冬,因此說:

金秋美景夕陽紅,八十人生不過冬。

期望自己八十的時候,修行可以有點基礎,此時生命雖已如夕陽,心靈是圓滿快樂的;又因去除了壽者相的意識,在八十後,可隨時自在離開此生,去到更美好的空間。此生何必用寒冬來結束?

一位安萱擔任華山基金會志工所服務的百歲阿嬤,一生信主,教友都愛她,但是兩年前體弱被醫生插管後,回到長照機構,臥床躺了一年半,一直抱怨沒有給她吃、沒有給她喝,美麗的晚年,卻是以痛苦的寒冬結尾。還好,結束了。感謝主,帶她離苦回天鄉。

故,如何做生命修行,且可以「八十人生不過冬」呢?如何去除壽者相的意識呢?這需要用安萱生活實修的概念,踏實的去進行,不應只是自我樂觀。

由於老化,體力、智力衰退,人生七十五起就難修了,八十更難,沒經驗的人不會相信的。故,要修,就是現在,馬上開始。

另外,安萱十方善空間以生命修行為目的而行善,多年來擔任華山基金會志工,執行照顧獨居長輩的工作時,用心觀察一尊一尊老菩薩的老病死與離開,以及在安萱參加幸福老伴聚會學習生老病死的專業認知,從多位長者以及自己年老親友的臨終實際過程,知道,衰老,到了一定階段,會吃不下,自己的姊夫當年就是如此。開始吃不下時,姐姐就三餐準備他愛吃的,吃多少就多少,不勉強他,姊夫起居如常,兩三個月後的一個早上,姊夫覺得那天比較累,想再睡,結果十點多再去叫他,已經在睡夢中安祥的走了;安萱另一位會友的老爸爸,也是如此方式,維持四、五個月後,一針都未被扎,毫無受苦的離開。真是好命啊!由上可知,飲食方式是衰老時善終的途徑。而斷食,可測試自己衰老轉成衰竭的程度,進行善終。

現在體力充足,雖距終老尚遠,馬上開始以人生不過冬之概念,進行逐年斷食的生命修行,準備善終,體力上、心念上是最適當的;否則年老了,只想喝高單位的胺素維持不死,更難說放下了。

以生命修行起念,趁現在健康時每年進行斷食,用心體驗自己逐年衰老的變化,方可從中體悟「諸行無常」的道理,知道人生有時盡,起不戀棧一切物質擁有之念,更願放下最大的物質擁有,就是自己這具會老病,卻難再提升靈性的身體。故我們想歸主,想皈依佛,都需在此時健康不錯就用心實踐,深植善終之念。

人一生不論如何叱吒風雲,命好不好,卻決定在晚年好不好走、心放不放得下、最終那段苦或樂的感覺。

一位一O八歲的阿嬤,還可以在室內自己走動,靠著手持助聽器還可勉強溝通,但已無法出門了,別說視茫茫,齒牙動搖的不便,最重點是與她可以聊天的親朋好友都已過世,無人來往了,但她腦筋卻很清楚,反而增加了生活的枯燥與寂寞。無人可談心,這點只要五十歲開始參加安萱的「幸福老伴方案」就可解決,但本身衰老的痛苦,就只能自己承受。所以她常跟我們說,「人,活的老不好啊」。

許多人,飲用高單位胺素營養奶延壽,但無論如何,挽不回視聽咀嚼、口感品嚐、行動起居與言談溝通等等生活品質,日子枯燥,更要麻煩別人幫忙坐臥、洗澡、餵食、子女勞頓,甚至不知要花多少照護費,而自己也陷入循環不已的醫療痛苦中,但就是活著,活著。佛說,人有壽者相,說的真好。

所以,生命,修行,人身,「不求活得老,要過得好,走得巧」。

最困難在如何走得巧,通常晚年要面對病苦纏身,這也是生命要我們去認知的;所以如因病苦而想離開,用自殺式的安樂死,就不是「走得巧」,與生命修行是衝突的;不論有無病苦,臨老應隨緣自然離開,而生命修行的重點在離開時的意識狀態。

我自己未來呢?隨胃口飲食減少,不特別增加營養,五臟六腑之病不醫療;這些容易做到。但想完成生命修行,修壽者相意識盡空,則自知不容易!因為此生身體出生後牽引的種種關係,意識不免牽掛,斷滅困難。我真的不是聖賢啊!進行斷食,或有幫助。

思考幾位長者老病死的實際變化,融合各種心靈與宗教的生命理念,也從生理學上思考,最後體悟到:「相當老時,隨體力與胃口降低讓飲食自然減少,不加營養,就是善終之路」。故現在體力尚足,每年進行斷食,習慣於飢餓的體驗,終至某年斷食後,體力明顯衰微,起床亦需人助,就知時辰不遠矣,於是斷食後更少飲食,可迎接自然善終。以生命修行為念斷食,在此五天中,進行的不只是體悟飢餓中器官的感覺,重點在意識層面;非節制口慾,而是修口慾盡無;非求排毒健康,而在修意識「不著此身,壽者相盡」。

於是決定開始了長期以至年邁,每年外修斷食五天,內修意識盡空的程序。

佛法很科學的分析,人在身體方面的意識,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安萱位在台北上班族集中的伊通街,斷食中,特別是中午的人潮湧向餐食,視、聽、聞、以及胃腸的飢餓,都在引誘自己嘴巴。真是考驗啊!

前已斷食兩次,第二次斷食時,同樣在第五天,午後去天母,有人捐二手衣服,居然用很大的箱子裝了三大箱,每箱大約三、四十公斤,還有兩三個小箱,自己還是搬上車,回到安萱是二樓,也搬著爬階梯搬上去了,沒感到斷食五天後體力有差。所以目前年齡,斷食到了第五天,仍是生龍活虎的。

但是嘆氣吧,老化必然會逐漸明顯的。生命修行讓我知道,「自信不要強過自然」,要接受自己會老,以及注意自己在老。

六月廿二日,開始進行二O二二年的斷食,以只飲不食為原則。平常起居,自己將檸檬切丁榨汁用蜂蜜醃漬,每天早上沖蜂蜜檸檬水,晨起空腹時用馬克杯喝三杯,然後早餐,餐後一杯咖啡,之後整天喝茶,到睡前閱讀,一面享受三分之二馬克杯的熱杏仁。斷食五天中維持了上述基本習慣,因空腹,茶只喝重發酵茶或全發酵茶。水分,是斷食中很重要的體力支撐。

開始斷食第一天,早上喝水前空腹磅體重六十五公斤。因冰箱中豆漿有剩,溫熱後喝了一杯。之後喝咖啡時享受了一塊巧克力,到下午五點仍無飢餓感,晚上睡前亦無飢餓感。

第二天,早起準備蜂蜜檸檬水時,胃部有細微的空腹感。喝檸檬水後,將剩下的一杯豆漿解決了。下午,有空腹感,看到剩一顆奇異果將壞掉,就很有理由的也把它處理了,並且配上一個巧克力。全天仍無飢餓感,晚上還去師大附近走路跑了三家二手書店,買了一本「死亡哲學」。

第三天,早起時胃部有空腹感,但全天仍無飢餓感。不吃,還有一項好處,不用做晚餐,更不用浪費時間吃,所以傍晚直接又去二手書店,擔心血糖降低暈眩,出門時帶一個貢糖,結果沒用上。回程等公車時,看到賣煎餅的,並無買來吃的意念,卻引動了吃那貢糖之想,就問自己,是需要還是想要?就笑笑。

以生命修行斷食,不只斷食,在練習生活中不為所見所聞所思而起念,如果起念,就練習斷念。

第四天,早上就規劃了下午要快步走。中午一時多,有飢餓感,但持續不久。下午四點半,感到胃部有可能是被茶水洗過,有胃液稀薄的感覺,吃了一小塊方塊酥保胃,立即改善。之後又去師大附近二手書店,十八時十八分,開始以快步走回安萱,十九時五分回到。路程沿著幽雅的青田街、臨沂街,也欣賞其間的歷史建築,途經永康街時,看到一向熱門排長龍的蔥抓餅只有一個人買,也湊過去買了一塊,計畫拿回去冰凍,等停止斷食後第一天當早餐。拿過手,好香,想嚐一口,胃也告訴我它空了,但原則是不可食,於是問自己,需求來自生理還是心理?就不理。乖乖,把餅塞進包包吧,把香味也鎖進去,眼耳鼻舌身意都止息。

這個晚上是周末,看電視影片時享受了五十西西的梅酒。精神體力都如常。

第五天,六月廿六日,整天會感到腹部空空的,但非飢餓,自己也不曾動念想吃即使一塊小餅乾,當晚精神也都很好。

就這樣完成了五天斷食。

翌晨,空腹磅體重,六十一公斤,少了四公斤。所以想減輕體重的可以試試喔,免費,又省餐食開銷,划算啊!到了七月二日,已經恢復平時一日兩餐進食六天,七月三日晨,磅體重,六十三公斤。

斷食除了自己的生命修行,也是利益大自然的環保行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人每年斷食五天,就可節省全球七十三分之一的糧食。如果斷食有益健康與善終,也可節省醫療消耗。

人間一切人事物,平常外觀靜態,事實上都在動態中,因外觀一時不變,我們習以為常。當變動到達臨界點時就崩塌了。轉變出現,我們將無法調適。故此時斷食,心起念此生時間有限,所以要更積極的生活,盡應盡之事,享受但不執迷,不拒長壽,也不求長壽;更進一步修養臨終時的意識狀態,從超越不捨得此身體的壽者相開始,要超越此生與此身體有關的一切人事物關係。每年斷食,可以逐年感覺自己的衰老,體悟「諸行無常,諸法空相」,也提醒自己要趕快把自己還沒做的、還沒處理的完成,心清無礙,瀟灑自在,每年斷食,隨時離開。

切莫只說,退休了,好好享受人生啊!

(安萱:02-25065595)

2022年5月26日 星期四

憑信心,不是憑眼見

憑信心,不是憑眼見

觀賞電影:「奪天書」

2022523日下午,安萱生命探索聚會。

劇情:電影主要敘述,男主角護送聖經的歷程。

在大地已經毀壞枯死的時代,男主角(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要往西方護送一本書--聖經。途中,有許多土匪,有一個小鎮,被惡霸(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掌控,他擁有資源,殘酷凶狠的主宰著住在這裡的人;這個惡霸也在找聖經,不斷的派屬下出去尋找。男主角為了要水,來到小鎮,當惡霸知道男主角身上有聖經時,威逼利誘,想要獲得這本聖經。



惡霸在一樓開了一個酒吧,他有一個眼盲的女人,女人有一個女兒,即是女主角(蜜拉·庫妮絲Mila Kunis),她在酒吧工作,事實上母女兩人形同惡霸的財產。

男主角在小鎮經過一場戰鬥後脫困,繼續向西前進,女主角的媽媽要女主角追去,跟隨男主角離開小鎮。

女主角是在世界毀壞以後才出生的,所以她不知道世界發生了甚麼事。休息時,女主角提出問題,男主角向她解釋說:「當時有一場大戰,在天上扯出大洞,太陽落地,燒毀了一切和所有的人,剩餘的人躲進地底下,一年後開始冒出來,大家四處遊蕩。他也不知要做甚麼,試著找個地方求生。有一天,他聽到一個聲音,很難解釋那聲音,就像來自他自己的腦海裡,不過能聽的很清楚,就像妳對著我講話一樣清楚。那聲音引領我到一個地方,讓我在瓦礫之下找到這本書。那聲音叫我帶著書往西走,說會為我展現一條路,引領到那本書能安全的處所,說我會受到保佑」。

此時,惡霸與他的黨羽在後面追趕,要抓住男主角,取得聖經。最後,惡霸搶到聖經趕回小鎮,而男主角到達了美國最西邊的舊金山金門大橋,划船到達對岸的阿卡特茲 (Alcatraz) 島,那裏有一群人,已經蒐集了許多書,包括文學、藝術等。主持人說,這是重新開始的地方,要教導人們失去的世界,幫助人們重新建立它。但這些書少了一本,就是聖經。

劇情細節與討論意見如下:

一、殺戮,慈悲與殘酷。

影片一開始,一隻貓從森林的樹下走到一具屍體旁吃東西。躲在暗處的男主角用弓箭射中貓當晚餐。晚餐後,他舔了舔拿肉的手指,很滿足;此時一隻老鼠從牆角的洞中鑽出來,男主角撕了一塊肉,對小老鼠說,餓了吧,快來吃。本以為他要誘殺小老鼠當食物,但他真的把肉給了小老鼠並且微笑地叮嚀它,要留一點當明天的早餐。貓,是人類的寵物,男主角對人見人惡的老鼠慈悲,卻把寵物的貓殺了當食物。在這裡,象徵著現實的殘酷,生存,是大自然的第一規則。所以獅子吃羚羊,大魚吃小魚,牛羊吃草,這是生存的現實,不能以殘酷論。在山野受困的人們可能會吃已死的同伴,枯竭的饑荒,父母可能易子而食,都為了生存,此影片中就有兩三次談到食人肉的情節。大自然中,在山野的黑猩猩會群體殺死起衝突的黑猩猩並吃掉,古時原始部落也有食人族。人類文化到了現時代,意識上認為這是錯誤的,有些宗教更嚴格規定不可食肉只能吃素,但是一粒米,一棵菜,不也是生命嗎?只是它們沒有掙扎哀叫。從吃素的慈悲一直到易子而食的殘酷,難言對錯,也許,我們該問的不是可不可殺生,而當問是可不可不殺?可不殺就不要殺生。所以在安萱,一隻螞蟻蚊子都不殺,要放到垃圾袋的蛋糕盒、餅乾袋都要先用水沖過,以免害了螞蟻。

就生命修行而言,都在一個起心動念之間,要探索的是自己的意識。

以意識談殺生,則「殺」的意義可以延伸為攻擊,所以即使我們對別人任何一句責罵,甚至誣捏,都是攻擊,都是無形的殺戮。至於出手出腳動武更不用說了。

二、作惡,良心與屈服

男主角上路後,途中有一個女的坐在一個翻倒的超市置物推車旁求救,她先求男主角不要殺他,並且主動拿出食物示好。男主角不為所動,接著就從四周跳出幾個土匪要搶劫男主角,當然也包括要他的命,但是男主角武功高強,結果全部被男主角殺死。男主角就離開了。後來在女主角逃離小鎮,往西自後追趕男主角時,又遇到這個女的在路邊求救,她已經被其他土匪移到這裡,女主角有愛心,聞聲就過去探視,但是這個女的看到她一直暗示她快離開,女主角未能體會,果然從旁冒出兩個土匪,把女主角抓到涵洞內,要加以侵犯。緊急中,男主角出現,把兩個匪徒射死了。這位路邊的女人偽裝可憐,事實上是一再與男土匪配合,引誘路人上鈎。但是她看到女主角只是單身女性,一直叫她離開,顯然她是有良知的。她為惡是屈服於艱困的生存現實與土匪的威脅,但卻一直在利用人的愛心害人。許多人本性善良,出了社會,為了現實,蒙昧良心,轉而為惡,偷斤減兩,偷工減料,品質不實,有機會更是舞弊、貪汙。本來的良心會為了現實利益在習於為惡的模式中,逐漸消彌了。這就是人間現象。重點,仍在面臨考驗時,一開始時的起心動念。面對困境,絕不為惡,但是對於結果,願意接受嗎?

三、善念,信任與防備

在艱困中,人們要搶資源,所以古時荒野有土匪。但即使文明時代,人們也常是互不信任的。小時愛當媽媽的跟屁蟲去菜市場,媽媽在這邊買的,到了那邊比較熟的攤子會拿出來請攤子幫忙再過秤檢查一下。長大了,有一次去中壢找朋友,出了車站在路邊向一位婦人買半斤切好的楊桃,她隨意秤一下就給我了,不知小的我可是從小有練的,瞄一眼就知只有4兩,請她再秤一次,她就臉紅了。

男主角剛到達小鎮時第一站走進一個雜貨鋪,店主一看陌生人,馬上舉起槍來防備,之後男主角說要充電,以一堆物資付費後,男主角說要水,店主人告訴他,對面的酒吧有,叫他過去,會先幫他充電,但男主角說要留下等,店主人再強調沒問題的,男主角還是很客氣的說,他要等。顯然,在那裏人與人之間是沒有信任的。

安萱的生命聚會中也會播放人們解救被困住的野生動物的影片,但動物獲救後,通常是一溜煙就跑了,人們還必須防備它會反咬一口。有一次自己為了救一隻小狗,就被咬了。所以不信任,是從動物開始就存在的本性。

安萱推動的宗旨就一個「善」。善,包含了善念與善行,即絕無為惡之心,必存對人之愛,並付諸行動。如果人人存善,使人間、空間充滿了善能量,善力量,我們對別人都可以絕對相信,每個人的生活都會因此獲得很多的便利,和諧、互助。喜悅,因此充滿人間。

所以安萱的精神是:「互惠互助快樂人生路,同境同情歡喜慈悲行」。

四、目標,誘惑與專注

人生,一般人心念中就只是生活。生活中,大部分人認同善,但並不真正具有善的心念,不少人一生中,是幾乎不行善的。而有些人很有愛心去幫助人、做公益,但只是自然的發心,並無生命的概念,所以缺乏真確的目標。更糟糕的是,在面對誘惑時,人們放棄了善。

男主角到了酒吧要水時,土匪們見他是外地來的,只有一人,想要劫殺,結果被男主角全部殺死。那惡霸看到他的身手,用槍要脅男主角到他辦公室,談話中知道男主角也在看書,說:「像我們這樣年紀的人,我們掌控著未來,你這種身手,我肯定用得上你。這個小鎮,只是開始,我正要開始擴張,我需要專家協助,當我手下的日子過得超好,真正的床、熱騰騰的食物,女人,乾淨的水,你會得到很好的待遇」,但是男主角謝絕了,並要離去,惡霸拖延他,要求男主角留一晚,接受款待,看他喜不喜歡,然後次晨再談。這時,惡霸屬下的大頭目說,「告訴你,這不是一個選擇」。男主角笑笑回答說:「選擇永遠都存在」。

晚上在房間內,惡霸送來好的餐飲,並不顧眼盲的女人的懇求,要女人的女兒,也就是女主角,到房間內去陪宿。

男主角在房間內,面對美食、美女,不為所動。第二天一早就從窗口逃走。

在男主角的心念中,他的生命有一個目的,就是往西,把書送到。他擁有這個信念,所以生活中遇到一切困難與誘惑會阻礙了他的生命目的時,就無法影響他,因為他選擇了完成生命的目的。

我們都活在身體面對的有形生活中,我們心念中是否一樣存有一個無形的生命的目的呢?對這個目的,我們心念堅定嗎?我們事實上有選擇的機會,但我們總是堅定的選擇想要的有形生活,連一點點都不願給無形的生命。

不少人對於家庭、工作很盡職,也與人相處和善,是很有品德的人了,這類人很多,而且自我滿足了。但是生命只有這樣嗎?更有些人認為自己都在行善做公益,而且也有宗教信仰,但這就是生命嗎?

如果沒有一個真實又可以確定的生命概念,我們就沒有真確的目的去堅持生活的原則,事實上,我們都只生活在自我中漂浮,想獲取利益與幸福,而沒有生命的目的。

五、環保,浪費與珍惜

在那樣破毀的時代,文明失傳,人們不生產物資。惡霸手下的土匪搶到一瓶飯店房間提供的那種小小瓶洗髮乳,貢獻給惡霸,就足以讓惡霸很高興的用來幫他的女人洗頭,說這可能是世界剩下的最後一瓶了,兩人都非常珍惜。男主角則是一路從屍體、破屋、被他殺死的土匪身上蒐集鞋子、打火機、包括肯德基炸雞的佐料包、濕手巾等等物資,他到了小鎮當天,要為他的電池充電,拿出各種他擁有的小東西累積起來交換,包括他剛殺掉貓取得的貓油,他說可以當護唇膏。他到酒吧要水時,也是拿出身上各種物件去交換。當晚在房間內,男主角向女主角述說以前人們擁有超過他們所需的東西,完全不知道該珍惜甚麼;浪費大家現在要搶的東西。」男主角說的那個時代,就是我們這個時候的狀況。

由於生產技術提高,物資流通便利,我們需要時隨手可得,一切食衣住行生活中我們對物資確實不知珍惜,所以安萱的生活規則之一是,三餐之前,在有宗教信仰的會員先做完宗教儀式之後,就要感恩大地與食物,並且跟天地說:「我只取所需不浪費」。從這簡單的動作,也修正了我們的口慾之念;我們過去愛吃,吃不停,也只因一念難止。

環保,也涉及到惜福愛物的觀念。自己很久就減量,實驗看看自己真正所需的,三年多來,自己把每天三餐減為兩餐,每碗的飯量也稍減,但體重並未減少。也就是三年前,我一直都是浪費食物的。上星期,安萱載96歲的獨居阿嬤去門診,路上她說,人一生可以吃幾兩飯是一定的。所以如果眾生一生確定可吃到多少總量,每餐少吃,就多吃許多餐,健康又活的長久。

六、理想,慈悲與不仁

男主角殺了第一批土匪,離開那個偽裝的女人後,繼續向西走,在一個高處,他看到一對男女推著貨物在底下行走,此時對向來了一批騎機車的匪徒,匪徒直接開槍將男的打死,女的要逃,土匪們追上去加以侵犯並搶劫財物。這時男主角在上面心中掙扎,不斷的告訴自己:「別管閒事,這不關你的事;別管閒事,這不關你的事」,最後匪徒們揚長而去。

男主角聞聲卻不救苦。

在安萱的路上,最大的體悟不是去協助其他慈善機構如華山基金會與精障團體,而是大家看不到的個案協助。這些協助耗費安萱更多的時間與金錢。但是從這些協助中,更可以體悟到人性自我、無他、依賴、不誠、好逸、不改等等頑逆特質。也更體悟到,許多行善並將人扶持向善自立自強的故事,都只是很少的個案,特別是電影小說中許多動人以及最後大家擁護英雄一起付出奮鬥的情節,都只是小說。

人性,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理所當然。人性的教育事實上是由一個來自像男主角所聽到的聲音的來源在進行。

我們可以幫助人,卻很困難改變別人。

來到安萱的,有非常有愛心的,有在某個宗教中的,有些參加了心靈團體,有些人從事讀書會。都很不錯,但是提倡不可以有形象的安萱,對她們是沒有吸引力的。因為人性,就是喜歡形象,一個團體,一個導師,並在這自己認同的形象中不斷自我催眠。

只有真正有心於生命之路的人才會留在安萱。更只有用心實修的人才能獲得生命的體悟。

男主角知道他必須完成的生命的任務,也就是他活著的目的。只要他活著,他應將時間用在完成這個任務上。因此,不是他不仁,不是沒有慈悲與愛心,是因為他有任務要完成更大的愛。耽擱行程而且冒險去救人,並無法改變這個世界,這個人的世界。

所以,行善,不必自以為做了甚麼好事。

愛,要在物質的人間與大地上付出,但只是去印證自己願意付出的心念。

所以說,行善要以修心為目的,而修心必要行善來印證。

七、實修,形式與實踐

惡霸追到男女主角了,他抓住女主角,以生命要脅男主角交出聖經。男主角猶豫之後,交出聖經,但惡霸離去前仍然開了槍射殺男主角,然後惡霸的大頭目押著女主角上車,一夥人勝利回程。途中大頭目把玩男主角的大刀,女主角伺機奮戰,結果大頭目在翻車中被大刀刺死,女主角駕車逃,匪徒最後只剩惡霸自己一部車子,擔心油量不足放棄追逐,帶著到手的聖經回小鎮。女主角駕車在路上找到了受傷衰弱獨行的男主角,路上,女主角自責因為自己而失去聖經,並說沒想到男主角會放棄那本書。男主角說:「這不是妳的錯,我做我該做的事。我帶著它這麼多年,每天讀它,我太專注於要讓它安全,卻忘了實踐它所教我的」,就是:「想別人怎樣待你、就要怎樣待人」。

劇情中,第一次男主角遇到搶匪,搶匪被殺光到最後一個受傷坐在地上,男主角靠近去,用他的刀刺進了匪徒的胸膛。

之後,在酒吧時,土匪們被男主角全部殺死,在要下手殺最後一個時,剛去為男主角取水的女主角走進來看到了,喊道:「住手」並拜託男主角,男主角才放下武器。

殺戮,沒有慈悲,不珍惜生命,男主角一路與惡人殺鬥手下都不留情。

但經過這些歷程,在面對惡霸控制女主角威脅時,男主角選擇了救女主角,女主角受到感動,所以拼命要回來尋找中槍的男主角。

「想別人怎樣待你、就要怎樣待人」,這是路加福音6:31以及馬太福音7:12上說的。在佛法上也是因果的概念。

這些宗教概念,人皆知之。但是如男主角說的,他保護這本書,只專注於要讓它安全,卻忘記了實踐它所教我的。忘記,就是許多人心念與行為的距離。

我們擁護自己所信,卻忘了實修所信。

我們重視信仰的儀式,卻忘了所信仰的理念。在此,這本書代表形象,等同儀式。

所以基督要人有愛,但許多信徒的愛只給了教堂。佛法要人布施,但佛徒的布施只及於供養被統稱為三寶的佛堂。正因為教堂與十字架以及佛寺與袈裟是信徒崇拜的形象。

所以安萱的生命探索,提倡心念要跳出形象,實修靈性。

八、力量,為善與偽善

男主角一心要往西,把這本書送到安全的地方,別無所求。

但是惡霸為何要這本書呢?他向男主角說:「它伴著我成長,我知道它的力量,如果你讀它,你也會有力量」,「活著就是一種信仰的展現,建立此鎮則是更大的信仰實踐,不過他們並不明白」,「我沒有正確的話語來幫助他們,我承認我做很多討厭的事來建立這裡,可是有那本書,我就不用如此了;想像一下,一切會有多麼不一樣,這個小世界會多麼有公義,只要有正確的話語來推展信仰,人們會真正明白人生的意義,他們就不再造作惡業」所以他要男主角拿出這本書,流傳出去。男主角說,「我全心全意的想(流傳這本書),我一直相信,我會找到這本書的歸屬之處,一個需要它的地方」。

而事實上,惡霸跟他的大頭目是這樣說的:「那是神兵利器,它可以攻克意志薄弱和絕望無助者的心,它能讓我們控制他們,我們要想統治更多的城鎮,就要擁有它。人們會從各地跑來,他們會照我說的去做,只要我說出書上的話語。」

所以惡霸表面上說有這本書,世界會多麼有公義,只要有正確的話語來推展信仰。而事實上他是想利用這本書的力量來擴展他的統治版圖。

各種宗教,各種高唱信仰與理念的團體,是否也是這樣呢?如果你去參加一個團體,您,思考過嗎?您?被誰統治?

更廣闊的說,對於整個涉及管理著大眾的政治與宗教,我們有沒有警覺到,自己一直都是被某個團體所統治的。

更要小心的是,您可能只是被您自己的主觀意識統治,活在自己一時自以為快樂的世界。

九、聖靈,信心與實踐

女主角問男主角為何只因有個聲音教他這麼做,他就這樣做,男主角說:「我知道我聽見了甚麼,我一直都知道」。

途中,女主角問:「你說已經走了三十年,你想過你有可能迷路嗎?」男主角說:「行事為人是憑信心,不是憑眼見。就是你知道甚麼,即使你不知道甚麼。」

個人很認同這樣的信心。男主角說,他聽到一個聲音,很難解釋那聲音,就像「來自他自己的腦海裡」。自己在安萱一路修心修行,靜思中也得到很多概念,雖然不是一種聲音,但這些生命的概念就是直接來到腦海,而事實上自己的意識中並不存在這些概念,而突然就閃現了。

安萱提倡的生活四原則:「責任、誠信、愛心、快樂心」就是第一次得到訊息的經驗。只是安萱的概念都是如此的平易,不是令人崇敬的高深智慧大道理,卻是生命與生活中無可辯駁的真實,是所有的修心與修行的路上,對各種宗教與心靈團體的大道理最直接的實踐。

所以,男主角憑信心,不是憑眼見。

 

最後,安萱一路走來,投入了自己所有的時間與金錢,並無發展,也沒有出現具有發展能力的人才來一起推動。

也許,我的生命任務,就是完成把這本書送到目的地。未來,將在那裏發展起來。

對於各種宗教,安萱用深廣的態度探索,獲得周圓的空間與生命的概念。

所有的正善的宗教,都是一個無形的聲音,用無形的力量,在古時由各地配合各自的文化發展起來,其本質皆同,只有方式不同。但是推動者的個人意見使宗教產生了認知的差別甚至用心於互相攻擊。

雖然安萱現在發展困難,但是惡霸也說了一個道理。他屬下的大頭目說:「你派根本不識字的人去找一本書,難怪他們永遠找不到。」他是這樣回答的:「我只能打手上有的牌。利用現有的資源。」所以安萱的路上,就是以現在所有,盡己之力。

劇情到了結尾,惡霸搶到了那本他想要擴展統治版圖的聖經,但是打開聖經後,發現,這本聖經是給盲者點字閱讀的。他要女主角的媽媽讀給他聽,她拒絕了。這時,惡霸的部屬多已死亡,自己的腳傷也腐壞中。她說:「你為那本書費盡千辛萬苦,犧牲了好多人命,現在那些連提到你都會怕的人,他們在樓下,砸毀這個地方,沒人能阻止他們。你想要的東西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

而男主角因為每天讀經,已經記下經文了。他背誦經文,他們寫下來,重新印刷。

男主角說:「親愛的主,感謝您賜我力量和信念完成您託付我的任務,感謝您引領我,正確又真實的跨越道路上的許多障礙,在一切看來毫無希望時,讓我意志依然堅決,感謝您保佑我,在途中不停地鼓勵我,我行的善,皆感謝您,至於我的惡,我懺悔。感謝您終於讓我休息,我很疲倦了。我明瞭我對這人世有所貢獻。我已打過美好的仗,跑盡當跑的路,守住這信仰。」然後,他安息了。

安萱的生命概念,生命五件事:謙虛、感恩、懺悔、行善、修心。

要養成力行這五件事的心與言行,去打美好的仗、跑當跑的路,守住生命真確的信仰,進入您的宗教。不論您有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力行這五件事,提升自己靈性,此生,也對這人世有所貢獻。

現代人看手機,幾乎不讀思想性的書籍了。現在,第一件事,請開始閱讀生命的書。

(安萱十方善空間 https://sites.google.com/view/anchuian)


2022年4月20日 星期三

原來六道輪迴中的鬼道也有業力

 418日安萱生命思行省聚會心得

此次題綱為輪迴、業力與命運。

輪迴,有六道,也包括鬼道,從這次聚會中播放的影片,

看到了輪迴到鬼道的魂,也體悟到即使在鬼道也有業力的作用。

那些生前被肢解的人,靈魂糾結在一起,要向兇手醫生討公道,

而醫生的魂躲著不敢面對。

同時了解到,有時人們感覺到鬼道的存在,而他們卻是想求助的。

只是人類無能力幫助時,這些存在會導致人類身心受害。

其次,何謂主觀意識?在政治與宗教上最容易落入主觀。

政治上,人們傾向於選邊站,並且主觀的只接受自己認同的訊息,

並沒有勇氣去面對事實,而且當自己支持的政黨進行錯誤的事時,

由於主觀的意識,會進行不合邏輯的解釋,

或者輕易的被政治團體帶開主題,因為這樣才不必面對自己的不公義。

這就牽涉到安萱以先修思想方法為修行工具。

原來每個人的主張都只是支持某一個黨,某一個宗教,而非客觀的觀察與思考。

當我們落入崇拜的主觀時,我們絕不會承認自己是笨蛋。

所以此片中,住在同一個屋內,妻子與女兒面對干擾,心情痛苦,

而先生就是堅持不相信,而且自己用不充分的理由來論述,以滿足自己。

影片中,這些生前遇害的人,死後仍很眷戀自己的身軀,想要予以復原,所以死亡前,可見,腦海中的觀念與本性種種潛意識,都會影響自己死亡後的靈魂安寧。

並且事例中那個女的靈魂個性很強,所以也對女主人不斷進行困擾。

也就是說,在生時的心性,帶到鬼道去,一樣讓自己陷入在慾望的痛苦中。

故一定要實修自己的潛意識,務期此生結束時,潛意識狀態比出生時清澈。

此所以佛法的心經中說: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更說:無智亦無得

同時,聚會中,討論到一個問題,為何女通靈人在解開問題後,不自己處理,要找其他的巫師處理呢?說明,通靈者各有其能力,但是許多人遇到通靈者,誤以為這些人都很厲害,萬事皆通,因此可能被誤導進入錯誤的處理,更糟的是進入修行的死胡同。真是不可不慎。

這幾年在安萱服務,領悟也知道了很多有形無形的狀態,真是謝謝天,感恩感謝。

更體會到哲學上的唯物論與唯心論,事實上都是唯物,所以安萱提出唯靈論,一切人生路,唯有修靈,請注意,勿修靈通,在安萱,天給我的,關於修行的概念,是天自有安排,不是小弟修的。

故,小弟的心得,做為人,不論信何宗教,加入任何心靈團體,都應以提升自己的靈性為生命的目標。

如何修呢?歡迎加入安萱生命聞思行省聚會,一起討論。

又何謂唯靈?意識與靈魂有何關係?都留待安萱聚會中來一起討論。

以上此次聚會簡要心得,事實上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只是時間苦短。

有興趣的人,歡迎自己來安萱觀看這部鬼道的因果業力。小弟願意陪伴與您討論。這種影片,不是鬼怪片,並不恐怖,請勿擔心。

人,更脫不了輪迴與業力,此所以每個人有不同的命運。                                     

修行路,唯靈,從前世意識,到行為,到輪迴此生,到業力,到意識再度顯現,就是提供自己修行,實際謙虛、感恩、懺悔、行善、修心的材料。

以上小小心得,請指教。